京杭大运河 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演出剧目 时间:2019年10月29日 19:30 地点: 中山音乐堂 指挥:谭利华 钢琴:谭小棠 竖琴:王冠 长笛:刘晔 演奏:北京交响乐团
曲目:(以当日演出为准) 1. 《京杭大运河》 鲍元恺 姑苏客船——竖琴与管弦乐队 无锡烟雨——长笛与管弦乐队 2. 钢琴协奏曲《黄河》 21`21 殷承宗, 储望华, 盛礼洪, 刘庄 前奏: 黄河船夫曲 Prelude: The Song of the Yellow River Boatman3`32 第二乐章:黄河颂 Ode to the Yellow River 4`19 第三乐章:黄河愤 The Yellow River in Wrath 6`48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Defend the Yellow River 6`34 3. 青藏高原 7`36 作曲:张千一;编曲:董乐弦 4. 《我的中国心》 作曲:王福龄;编曲:丁晓里 5. 在希望的田野上 6`44 作曲:施光南;编曲:董乐弦 6. 天路 作曲:印青 7. 我爱你中国 6`18 作曲:郑秋枫;编曲:董乐弦
指挥家 谭利华 作为中国音乐界最令人瞩目和赢得尊敬的指挥家之一,谭利华在国内外深受欢迎。谭利华大师曾指挥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和德国西德广播交响乐团(WDR)等世界顶级乐团。作为客席指挥,谭利华与德国、俄罗斯、奥地利、法国、捷克、比利时、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阿根廷、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拿马等国家的交响乐团有过成功合作。与谭利华合作的大师有钢琴家拉扎尔·贝尔曼、马祖耶夫、让·伊夫·蒂伯戴,小提琴家瓦吉姆·列宾、宓多里,大提琴家马友友、沙霍夫斯卡娅、麦斯基、朱力安韦伯、王健等。 作为对中国乐坛有重要影响的指挥家,谭利华曾指挥中囯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等中国主要乐团。谭利华曾担任北京交响乐团团长、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达26年,同时还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重要职务。是首批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届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席,获得中宣部、中国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文化部优秀专家,获中国金唱片奖。 谭利华多年以来大力倡导积极推动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出,数十位中国作曲家的百余部新作品是由谭大师指挥首演的。此外他还将欧洲作曲家的许多重要作品介绍给中国听众。2012年徳沃夏克学会、德沃夏克音乐节和德沃夏克家族联合授予谭利华“杰出艺术家”奖,以表彰他在中国首演多部德氏音乐作品的贡献。 从2001年起谭利华率北京交响乐团完成了七次欧洲一次美洲商业巡演。他自1996年开始参与策划创办北京“人民大会堂新年音乐会”,使其成为北京人欢度新年不可缺少的文化盛事,谭利华连续12年担任北京新年音乐会的音乐顾问和指挥。他多年来始终坚持致力于交响音乐普及工作,每年指挥数十场为学生、音乐爱好者的普及音乐会在学校、社区、厂矿、村镇、军营演出,并亲自担任讲解。
从2007年开始,谭利华与EMI唱片公司合作指挥录制多张CD在全球发行,为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录制的国(会)歌得到国际奥委会及其各成员国与地区的一致认可,成为奥林匹克文化遗产,被永久保留、使用。
钢琴:谭小棠
谭小棠,当今古典乐坛知名钢琴演奏家,现为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科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多年来,活跃于国际国内重要音乐舞台,演出足迹遍及世界各大地区和城市,以独奏家的身份参演深圳“一带一路”音乐季等,并与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国家交响乐团、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滨海分院管弦乐团以及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等国际国内著名交响乐团成功合作,得到各界一致好评。
谭小棠的演奏风格多元化,在当代音乐领域中也有大量涉猎,近年来在国内首演了叶小纲的“青芒果香”、梅西安的“四重协奏曲”等,其录制的陈其钢的钢琴独奏作品“京剧瞬间”除了独奏领域外,还多次与国内外知名音乐家合作参演过诸多室内乐作品,如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全套小提琴钢琴奏鸣曲、大量的钢琴三重奏作品等。
鲍元恺 交响曲《京杭大运河》 杭州至通州,讲京杭运河名城故事 古琴到钢琴,集中西乐器巨匠大师 世界上有五百余条运河,沿岸分布着近三千座城市,人们在运河两岸创造了璀璨的运河文化。 中国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贯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是世界上流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
由北京交响乐团约稿,为交响乐团和八位中西乐器演奏名家创作的交响曲《运河》,以西方管弦乐的丰富色彩同独奏乐器的特殊风格相结合,通过运河沿线流传久远的传统器乐曲、戏曲音乐和曲艺音乐,叙述大运河的沧桑历史,描绘大运河的旖旎风光,展现大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这是继展现汉族民歌乡土乡音的《炎黄风情》、展现国粹京剧皮黄唱腔的《京剧》交响曲等经典名作之后,鲍元恺为北京交响乐团创作的“以交响音乐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篇章。 交响曲《运河》依运河流域从南到北分为八个乐章: (一)钱塘龙舟 琵琶与管弦乐队 (二)姑苏客船 竖琴与管弦乐队 (三)无锡烟雨 长笛与弦乐钢琴 (四)扬州歌酒 古琴与弦乐队 (五)齐鲁渔火 古筝与管弦乐队 (六)沧州明月 管子与管弦乐队 (七)津沽帆影 三弦与管弦乐队 (八)御河争渡 钢琴与管弦乐队 第二乐章 姑苏客船 竖琴与乐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灿烂的吴文化发祥地苏州,因京杭运河而成为千帆竞发万商云集的天堂。赞美古城苏州的诗人数不胜数,唐有李白、张继、白居易,宋有苏辙、姜夔、杨万里。他们的诗作有景有情有声,可诵可画可歌。其中张继那首空灵旷远的《枫桥夜泊》,以秋江月夜的朦胧意境成为流传久远的千古绝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起源于苏州的昆曲和评弹,本世纪初由联合国和中国国务院分别列入世界和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由竖琴和室内乐队演奏的《姑苏客船》乐章里,可以听到从运河画舫轻轻传出的评弹《情探·梨花落》和昆曲《牡丹亭·袅晴丝》的深情旋律。
第三乐章无锡烟雨 长笛与乐队 北接长江,南达太湖,纵贯无锡城区的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是三千多年前商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率领民众开凿的伯渎河。小桥流水,映照着无锡的悠悠历史,迷离烟雨,隐现着水乡的款款民风。唐诗云:“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丹橘村边独火微,碧流明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李绅:《却望无锡芙蓉湖》)。 华彦钧道士留下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是脍炙人口的无锡音乐符号。在这个乐章,《二泉映月》的旋律成了江南丝竹母曲《老六板》固定低音主题的变奏对题。由长笛演奏的这悠远的旋律,在这里少了几分哀怨,多了几分飘逸。
1.2米以上凭成人票入场,1.2米以下谢绝入场 |